深圳市奮達職業技術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標準深圳市奮達職業技術學校電子商務專業 教學標準 (2019級) 一、專業名稱(專業代碼)電子商務專業(121100) 二、入學要求初中畢業生 三、基本學制3年(2.5+0.5) 四、職業面向
五、培養目標 電子商務專業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技術素養、職業素養、創新理念和實踐能力,面向電子商務行業,從事網絡營銷與推廣、網店美工、網店運營等工作的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六、培養規格1.社會能力 (1)具備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 (2)具備較強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 (3)具備對新技術與新知識的學習和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4)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和承受壓力的能力; (5)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具備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6)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外語、計算機方面的能力,取得國家承認的相關證書。 2.專業能力 (1)掌握貿易談判、定價技巧、溝通技巧; (2)掌握電子商務相關應用軟件的使用; (3)熟練掌握電子商務的運作模式; (4)掌握設計和構建電子商務網站; (5)掌握對網站信息進行上傳、下載、添加刪減等更新維護; (6)具備一定的拍攝技巧及對圖像處理美化的能力; (7)能對電子商務網站的運營進行維護; (8)具備電子商務交易數據分析的能力; (9)能夠通過網絡進行基本的在線英語交流; (10)能夠從事網絡交易和物流配送的工作; (11)能夠使用辦公處理軟件從事辦公自動化工作; (12)具備應用新媒體營銷推廣的能力; (13)能夠熟練制作商品視頻廣告; (14)具備產品分析、市場分析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獲取專業知識與掌握專業技能的正確方法; (2)分析與解決實際經營問題的能力; (3)查閱分析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 (4)制定工作計劃與實施的組織能力; (5)專業拓展與創新能力 。 七、主要接續專業高職: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等。 本科: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等。 八、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一)課程結構
(二)課程設置及學時要求 本專業課程設置分為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 公共基礎課包括德育課,文化課,體育與健康,藝術(舞蹈、音樂、美術),以及其他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類基礎課。 專業技能課包括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技能)方向課,實習實訓是專業技能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含校內外實訓、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 1.公共基礎課
2.專業技能課 (1)專業核心課
(3)頂崗實習
3.專業選修課
九、教學時間安排(一)基本要求 每學年為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含復習考試),累計假期12周。1周一般為28學時。頂崗實習按每周30小時(1小時折1學時)安排。 實行學分制,一般16~18學時為1個學分,3年制總學分不得少于170。軍訓、社會實踐、入學教育、畢業教育等活動,以1周為1學分,共5學分。 公共基礎課程學時約占總學時的1/3,允許根據行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在規定的范圍內適當調整,上下浮動,但必須保證學生修完公共基礎課程的必修內容和學時。 專業技能課程學時約占總學時的2/3,其中頂崗實習累計總學時原則上為1學期。在確保學生實習總量的前提下,可根據實際需要,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時間。 專業教學標準的課程設置中應設立選修課程,其教學時數占總學時的比例應不少于10%。 (二)教學安排 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教學時間安排
備注:專業技能(就業)方向以專班形式,從三年級開始運行。具體操作如下:(1)學生根據興趣從現行就業崗位方向中選擇就業方向;(2)專業根據學生選擇就業方向的人數,確立開設的專班;(3)各專班依托相關的企業對接行業的崗位培訓進行。 3.課程結構(學分統計表)
十、教學實施(一)教學要求 1.公共基礎課 公共基礎課程教學要符合教育部有關教育教學基本要求,按照培養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服務學生專業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功能來定位,重在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的創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職業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專業技能課 貫徹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根據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目標,結合企業運營與生活實際,大力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在課程內容編排上,合理的序劃,集綜合項目、任務實踐、理論知識于一體,強化技能訓練,在實踐中尋找理論和知識點,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實用性與實踐性。 (二)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要更新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管理方式。教學管理要有一定的規范性和靈活性,合理調配教師、實訓室和實訓場地等教學資源,為課程的實施創造條件;要加強對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改進教學評價的標準和方法,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保證教學質量。 (三)教學評價 1.專業課程的考核 專業課程“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模式,實現評價主體和內容的多元化,既關注學生專業能力,又關注學生社會能力的發展, 既要加強對學生知識技能的考核又要加強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的督導,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 2.過程性考核 主要用于考查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技能的掌握,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通過完成具體的學習(工作)項目實施的過程來進行評價。具體從學生在課堂學習和參與項目的態度和職業素養以及回答問題等方面進行考核評價。同時,在完成項目過程中所獲得的實踐經驗、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和人際交往及合作能力、工作任務或項目完成情況、安全意識、操作規范性和節能環保意識等方面來進行考核評價。 3.終結性考核 主要用于考核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期末考試或答辯等方式來進行考核評價。 4.課程總體評價 根據課程的目標與過程性考核評價成績、終結性考核評價的相關程度,按比例計入課程期末成績。 5.頂崗實習課程考核評價 成立由企業(兼職)指導教師、專業指導教師和輔導員(或班主任)組成的考核組,主要對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勞動紀律、工作態度、團隊合作精神、人際溝通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任務完成等方面情況進行考核評價。 十一、教學條件及質量保障 (一)實訓實習環境 1.本專業校內實訓實習具有電子商務運營實訓室、電子商務創業實訓中心、網店美工實訓室、新媒體運營實訓室等,主要實施設備見下表:
*說明:主要設施設備及工量具數量按照標準班40-50人/班配置。 2.根據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和電子商務發展特點,應在企業建立兩類校外實訓基地:一類是以專業認識和參觀為主的實訓基地,能夠反映目前專業技能方向新技術,并能同時接納較多學生學習,為新生入學教育和專業認識課程教學提供條件;另一類是以接受社會實踐及學生頂崗實習為主的實訓基地,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專業技能方向綜合實踐輪崗訓練的工作崗位,并能保證有效工作時間,該基地能根據培養目標要求和實踐教學內容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實習計劃和教學大綱,按進程精心編排教學設計并組織、管理教學過程。 (二)專業師資 1.專業教學團隊 師資隊伍建設是本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的關鍵。按照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本專業師資隊伍構成如圖1所示。
本專業教學團隊人數按師生比1: 20配置,專兼職教師比例一般為3:1,專兼職教師任專業課學時比例一般不超過4:1。 2.教師任職資格 (1)專業帶頭人 除滿足專任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外,本專業帶頭人應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深厚專業背景,能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在本專業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能統籌規劃和組織專業建設,引領專業發展,能夠主持專業的教改科研和產品研發,技術服務等工作。 (2)專任教師 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及現代的職教理念,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具備先進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 能夠調配、規劃實驗實訓設備,完善符合現代教學方式的教學場所。 能夠指導中職學生完成高質量的企業實習和項目設計。 能夠為電商企業從業人員開設專業運營短訓班。 能夠勝任校企合作工作,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解決企業實際問題。 專任骨干教師要定期深入企業運營一線進行實踐鍛煉,并具有中、高級以上的資格證書(含具有中、高技術職稱或中、高級技工證書)。 專任骨干教師應接受過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論的培訓,具備開發專業課程的能力,能夠指導新教師完成上崗實習工作。 專任青年教師具備在企業實習一年的工作經歷,并經過教師崗前培訓。 (3)兼職教師 從社會聘請高校在職教師或者退休人員、行業專家、工程師、高級技工等任兼職教師。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提高,并帶動專職教師向“雙師型”發展。兼職教師應具備:(1)具有本專業工程師職稱或者技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2)在企業從事生產、管理、研發工作,5年以上的工程技術人員或本專業的能工巧匠,具備較強的技術研發、革新及設備維護維修能力,并且具有一定教育教學能力。
|